最近,“围着火炉煮茶”成为社交休闲的新时尚。据媒体报道,在茶馆众多的成都,有上千家茶馆提供“围着火炉煮茶”的服务。在上海的一些热门茶馆,泡茶座位甚至需要提前一个月预订。除了严肃的茶馆,这股时尚潮流也蔓延到了家庭聚会、假日露营等场合,泡茶设备也成为了电商平台上的热销商品。
相对于单纯的在茶馆泡一杯茶或喝一壶茶,“围着灶台煮茶”更注重“围着灶台煮饭”的社会属性和“煮饭”的仪式感。三五个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通过喝茶联络感情,交流经验。从鉴赏器皿、烧炭、烧水、用杯子喝茶,到烤橘子、烤柿子、品尝小吃,工艺规定更为复杂,比普通喝茶更具仪式感。这种冗长的煮茶喝法甚至让一些茶馆大呼“超载”,于是消费时间被限定在3小时以内,不允许继续。
在社会休闲和日常生活领域,各种时尚潮流不断涌现,旅游热、自驾热、长跑热、健身热、节食热、骑行热、飞盘热、露营热。有些趋势就像一阵风。他们来去很快。一阵兴奋之后,它们渐渐平息,消失了。那么,方兴未艾的“围着火炉煮茶”能否发展成为一种新的饮茶文化,甚至成为一种不变的生活方式?
从表面上看,生活方式是个人选择。然而,在个人选择的背后,往往能在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找到根源。当可口可乐畅销全球时,有人指出它代表了美国文化在消费市场的胜利。年轻人喜欢喝可乐,但不喜欢喝茶。有人认为这是与传统文化疏离的表现。近年来,中国新茶异军突起,很多品牌成为资本和市场的宠儿。年轻人排队喝杯茶可能意义不大,但传统文化的复兴,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亲近感在不断增强,这显然是中国新茶崛起不容忽视的社会文化背景。
从中国饮茶和“围着火炉煮茶”的流行,可以看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亲近和自信。同样的道理,如果以文化自觉的态度将优秀的传统茶文化融入当下流行的生活方式中,不仅可以为当下生活注入更加深刻的历史文化艺术审美细节,还可以探索出一条更好的传统茶文化传承创新之路。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的种植、制作、品尝及相关习俗历史悠久,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就在几天前,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传统茶文化对人类社会的普遍价值获得权威认证和世界级声誉。中国的茶文化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社会实践、仪式和节日、传统手工艺,以及更多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宏观知识和实践。对这些传统茶文化进行梳理和总结,更广泛、更深入地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文化和艺术资源,并将其注入到茶品牌、“围着火炉煮茶”等新的消费和生活方式时尚中,帮助其更好地进入社会生活,应该是传承传统茶文化的重要内容。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往往并不容易。借助方便快捷、口感风味更丰富的新茶,借助更时尚、更具社会话题属性的“围着火炉煮茶”,古茶重新赢得了年轻人和消费者,这本身就体现了探索创新的精神。在这方面,其他一些国家的经验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
英国流行喝茶的习俗,还有著名的“下午茶文化”。这背后,现代工业的贡献功不可没。中国工业化的制茶工艺和工业体系成功地解决了茶叶产品的质量稳定和标准化问题,使储存、运输、销售和冲泡更加方便。在东亚邻国日本,茶道融合了日本独特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生命伦理、艺术审美和礼仪文化,成为日本文化和日本生活方式的知名名片。借鉴这些成功的商业和文化经验,结合中国的传统和现实,才有可能更好地传承传统茶文化,构建更具文化气息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