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出后十一天,《风吹半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不仅登上了猫眼剧热榜第一,在爱奇艺站的热度值也突破了10000分,还以8.4的评分登上了豆瓣实时热播电视榜榜首。
游戏结束,豆瓣评分还没有得出最终结论。但作为年代剧,《风吹半夏》和年初的世界一样,已经掀起了阵阵关于“时代感”和“怀旧”的讨论。
其中,徐半夏(赵)以千变万化的服装造型走在时尚的最前沿,堪称剧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甚至有很多人专门开帖子为观众科普,推荐她的服装搭配——以前这种情况多是韩剧处理。
在《风吹半夏》的幕后花絮中,剧组透露,拍摄时为徐半夏准备了350套服装,最终选定了180套。
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内地的90年代似乎与时尚脱节。即使从营造时代感的角度来说,简单单调的着装风格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为什么徐半夏“鹤立鸡群”的造型没有让人反感,反而受到追捧?
首先,从人体设计的角度来说,徐半夏有通过提升其外在形象来突出存在感的需求。
徐半霞在初创期的时候,因为职位低,生意小,在各种场合都被视为“小透明”。不仅秋将军等人看不起她,就连她自己也一直对“收废品”的标签耿耿于怀,表现出某种自卑感。
人靠衣装马靠鞍,生意场上更是如此。外貌更重要。如果硬实力不够,你还得靠软实力来提升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其次,服装是徐半夏的爱好之一。离婚前的小插曲引出了丈夫让半夏给他买衣服的情节。苏联开放废品通道后,她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家里的亲戚朋友买衣服。
小说原著中,有一小部分对话提到了徐半夏的前史。第一次见到赵蕾的时候,她说:“我高一暑假开始帮舅舅开车做服装生意。如果从那时候算起,我已经做了十多年的生意了。”
所以,徐半夏还是一个资深的服装销售,做了十几年的服装生意,她对服装趋势有前瞻性的认知也是情理之中。
即使不考虑这些设定的合理化,我们也可以惊讶地发现,在观众对国产剧的布景和人物越来越要求“原汁原味”的当下,时间系列的剧并没有落得同样的下场。
一种是以宁敏镇为代表的“灰脸”风格,以衣服等符合时代特征的物件作为历史媒介来承载记忆,唤起观众的独立想象和情感投入,营造强烈的场所感。
另一种是类似《风吹半夏》这种带有复古时尚气息的作品。他们的服装造型不是以1: 1为第一目的,而是强调过去和现在潮流的结合。
在这些剧中,时尚造型体现了“时尚是一个圈”的理念。复古造型和现代时尚不是对立的,而是一定程度的融合,从而保持和塑造了时间感,同时保证了美观在线。
不仅是《风吹半夏》,去年播出的创业剧《扬帆:起风了》就是一个比较恰当的例子。
在这部剧的服装设计过程中,主创人员发现目前流行的很多复古时尚元素都源于上世纪90年代,于是在当下复古风格的基础上合理更换了拉链、纽扣等材质,力求设计出有年代感和时尚感的服装。
值得一提的是,《扬帆:起风了》由Leo、Neo和Rachel Momo主演,而《风吹半夏》则由赵和Oho欧主演。让“偶像派”成为剧中的“行走的衣架”,是这类剧的共同诉求,也能更好地激发粉丝观众的讨论欲望。
况且有些导演有自己的导演风格,会把服装作为重要的视觉元素来强调,这也决定了服装的风格化趋势。
就像《风吹半夏》导演傅东育之前的《破冰行动》一样,我想很多人对塔寨村自上而下的服装风格印象深刻——那也是演员从剧组提供的大量服装款式中挑选出来的结果。
对于这些创作者来说,他们不会因为题材的变化而丧失创作个性,也不会为了追求所谓的极致还原而妥协单调的呈现方式来破坏形象的整体美感。
曾经,用现代服装造型来演绎时光剧是一种创作潮流,催生了一批“魔幻剧”,不仅引起了观众的抵触,也引来了主管部门的批评。
如今,随着众多脍炙人口的知名作品的播出,年代剧如何在还原时代质感的同时迎合观众审美,也逐渐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