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发挥社区力量保护居民健康|新京报社论

继续发挥社区力量保护居民健康|新京报社论

 

随着防疫政策的转向,过去基层社区的一些防疫工作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近日,在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街道永西社区,医护人员上门为老人接种新冠肺炎疫苗。新京报记者王飞摄

新京报社论

12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针对感染“类B and B管理”措施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觅风表示,实施“B类管理”绝不是一放了之,重点是加强服务和保障。要抓紧做好医疗救治资源准备,着力保障群众用药需求,全力保障和救治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和乙类管理”,意味着我国防疫重点从“感染预防”转向“健康防护和重疾预防”。日前,《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和乙类管理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针对防疫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涉及疫苗接种、医疗资源准备、重点机构防控等多个维度。这些措施需要各级防疫部门和医疗机构来落实,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当前的现实中仍然需要突出,那就是继续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在加强服务和保障方面的作用。

众所周知,三年来,基层社区作为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在确保“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随着防疫政策的转向,过去基层社区的一些防疫工作也需要相应调整。

应当看到,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位,也是公共部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归根结底,很多服务和保障工作都离不开社区的对接和支持。如果做好重点人群的保护和救治工作,基层社区将在信息测绘和动员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优势应该得到更好的激发。例如,北京已经明确规定了老、幼、病、残、孕等等。是疫情中的弱势群体,也是社区工作的重点。要提高他们的服务保障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主动做好对接,上门服务,帮助解决困难。

事实上,方案中要求做好重点人群的健康调查和分类健康服务,包括摸清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和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情况,配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药品、抗原检测,联系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周边的上级医院,这些都有赖于基层社区力量的高效协作。

当然,这里所说的基层社区力量不仅仅是指狭义的社区工作者,还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家庭医生组成的整个基层服务网络。《方案》中明确提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发挥家庭医生健康“网底”和“把关人”作用,提供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用药指导、转诊帮助等分类分级健康服务。

目前很多地方的家庭医生签约率已经比较高了。这时,如果能利用好这一机制,促进家庭医生在咨询和科普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提高基层服务和保障能力有积极作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对家庭医生团队和服务机制的一种体验和考验。目前一些地方已经进行了一些很好的探索。例如,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为阳性居民做好诊断、治疗和帮助工作,已经成为北京市海淀区家庭医生团队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然,要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基层社区力量需要根据当前的实际需要,积极转变角色。日前,《新型冠状病毒城市“乙类、乙类管理”防控培训方案》将社区工作一线人员列为培训对象。有必要尽快跟进和完善这方面的针对性培训和指导。

社区服务离人民最近。在这个特殊的阶段,保证新防疫政策的有效实施,让有需要的居民及时得到帮助,感受到关心的公众温暖,是不可或缺的。人性化高效的基层社区服务不可或缺。在这个过程中,社区相应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也会竖起一道坚实的屏障,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流感等传染病。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0)
上一篇 2022年 12月 28日 下午1:18
下一篇 2022年 12月 28日 下午1:1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