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2月29日),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2022年最后一项监管政策——《化妆品质量安全实施企业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将于2023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份文件进一步强调了化妆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并明确监管将落实到人。这也意味着,2023年,化妆品行业的监管会越来越规范。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截图
最近易美尚了解到很多化妆品公司都在抓紧时间对新品进行备案,所以明年新规生效后会有一个相对宽松的过渡期。
但现阶段各企事业单位员工普遍出勤率不足。有业内人士无奈在朋友圈说“没人签字,没人盖章,没快递”,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的困境。
时间不等人,2023年1月1日就要到了。届时,随着更多新规生效,有业内人士认为,化妆品行业将不可避免地又是一场“血雨腥风”;但是其他人说新的机会会随之而来。
更多化妆品进入生存倒计时
加快淘汰“老产品”
据伊美不完全统计,2023年将有7项化妆品新规实施,2023年1月1日和5月1日这两个时间节点直接决定了很多化妆品的命运。
依美尚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实施《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条例》的公告,自2023年1月1日起,注册人和备案人在进行化妆品注册备案时,必须提供所有原料的安全相关信息。之前已经注册的化妆品,应当在2023年5月1日前补充产品配方中所有原料的安全相关信息。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截图
基于此,很多企业想在2023年元旦前做化妆品备案。“这样他们可以等到2023年5月1日再补充原料的安全信息,既增加了几个月的缓冲期,又保证了新产品的及时上市。”Ents的技术合作伙伴Fonvia Vian解释了原因。
然而,即使经过一段时间的缓冲期,在新规的压力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很多化妆品,尤其是之前备案的“老产品”,将会从市场上消失,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原料安全信息“卡脖子”。收集关于化妆品安全性的信息一直很难。金发拉比妇女儿童用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厂长顾玉龙说,“这是因为一些原料供应商不提供[原料安全信息],他们提供的原料安全信息与之前的不同。”
方伟亚还表示,“我们的很多客户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就在积极通知供应商准备相关资料,但是他们会发现还是有很多原材料供应商没有提供这些资料。”她指出,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小的海外原材料供应商,他们甚至不知道中国在原材料方面的新政策。
“如果不能补充化妆品原料的安全信息,需要重新备案。”广州马尚汇生物科技创始人陈来成表示,一些老产品会被企业抛弃,直接在市场上消失。
二是化妆品年报不能按时提交。根据相关规定,自2022年1月1日起,对普通化妆品统一实施年度报告制度,备案人应当于每年1月1日至3月31日通过新注册备案平台提交备案时间为一年的普通化妆品年度报告。
2022年,很多地区,包括广州、浙江、宁夏、福建、重庆、辽宁、黑龙江、四川等。,已陆续发布公告,对近30万未提交年报、原注册备案平台无人认领的国产普通化妆品取消备案(推荐阅读大洗牌,几十万化妆品卖不出去)。据业内预测,2023年还会有产品因为不能按时提交年报而成为“废品”。
三。无法按时完成功效声称和补充更新人体功效试验报告的化妆品标签。根据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化妆品功效声称评价标准》公告,2021年5月1日注册或备案的化妆品,化妆品注册人和备案人应在2023年5月1日前对化妆品功效声称进行评价,并上传产品功效声称依据概要。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截图
对于2021年5月1日前已经注册的化妆品,注册人应当在2023年5月1日前提交补充人体功效试验报告。
2022年5月1日前注册或备案的化妆品,需在2023年5月1日前完成产品标签更新,以符合《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
知止皮肤生物技术研究所R&D所长张太军说:“与更新标签相比,功效补充的难度是最大的。”顾玉龙也直言,由于缺乏补充资料,预计明年会有很多产品取消。”但是,在注销的同时,应当重新备案.”因此,在他看来,化妆品企业的当务之急,一是积极准备辅料,二是“狠抓库存”。
工厂和品牌洗牌加剧。
两级分化会更明显。
其实从2022年开始,是的!IC、季芳、CEOXX、Rain系列、H2O水之傲、何晏、Too Faced等美妆品牌或退市或关店的消息不断传出。可见品牌的日子并不好过。
据媒体粗略统计,今年约有40万+化妆品和20万+化妆品企业从行业中消失。多次疫情和俄乌战争给企业生存带来沉重压力,多项新规的实施提高了化妆品行业的准入门槛,也是部分企业被淘汰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伊美不完全统计,2022年化妆品行业颁布实施的12条新规,不仅使得医用冷敷膏、凝胶等一类医疗器械产品,而且带有“概念”添加和“擦边球”的化妆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许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化妆品工厂和品牌也随之消失。
依美尚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比如2022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不仅对设施设备、材料和产品、生产工艺等管理提出了要求,对化妆品生产企业,还要求企业对生产、销售和召回等所有活动进行追溯。当时很多业内人士表示,这个规范一出,加快了化妆品厂洗牌的步伐。
陈来成预测,2023年化妆品厂商的洗牌还会继续。“没有实力的化妆品厂和R&D将在这轮洗牌中首当其冲倒下。”
这是因为,第一,《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2022年7月1日前取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应当对厂房设施、设备等硬件条件进行升级改造,也应当在2023年7月1日前完成升级改造。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截图
其次,将于2023年3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实施化妆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化妆品生产厂与委托方(统称品牌方)的权责划分,也全面落实了化妆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在张太君看来,这一规定可以避免质量安全管理的空心化,保证内部职责的压实。同时也可以避免质量安全主管岗位的空心化,保证责任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让安全责任落地生根。
质量负责人会很难找的现状由来已久。陈来成认为,更多的新规出台,“有实力的企业和品牌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强大。”张太君坦言,2023年化妆品行业的洗牌和两级分化将进一步加剧。
行业“内卷化”有望缓解。
美容/电子商务的新机遇就在眼前。
新规下,压力很多,但洗牌不是目的。正如陈来成所说,“鼓励创新,支持做大做强,是监管部门的初衷。”
大家可以看到,产品标签的多个可见面上都有相同的外文注册商标,并且只能在其中一个可见面上使用规范汉字对应解释的规定(建议阅读《关于化妆品标签,又有新规落地啦!》);以及原料安全信息的在线更新等。,某种程度上已经减轻了上游工厂的负担。
2022年1月1日实施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规范了电子商务算法技术领域经营者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融合管理规定》、《绝对广告用语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等,这类广告可以使用绝对用语,,这些都为行业内各个角色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截图
陈来成说,各种新规定的出台,正好可以切断各种投机行为的生存空间,让“化妆品行业的内部体量也随之缓解。”
方伟亚还表示,企业对政策的适应程度在不断提高。“明年将是化妆品新政策的第三年。我相信2023年下半年,会有一个大家期待的新品上市潮。”
然而,随着品牌开发新产品的成本增加,消费者变得越来越聪明,“在未来,爆款产品的想法是不可持续的。”张太君表示,能够为品牌创造更多利润和更高品牌溢价的大单品将成为品牌的研发重点。
同样,陈来成表示,未来的化妆品厂将不再靠规模生存,而是走小、美、优发展的路线做大做强。
可以看出,随着2023年更多新规的实施,化妆品上下游企业在面临暂时压力和挑战的同时,将有更多新的模式和机会可以挖掘。